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的实施给学校体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给广大的体育教学工作者和学习者创造了一个充分发挥的舞台和全新的学习体验。
全国各地围绕新课程标准的理论学习开展得十分活跃,新课标的理论体系也逐渐明确和细化,于是“目标统领教材”这一理论精髓被广泛认可和接受。但是,随之面来的一个新的困惑摆在了我们一部分体育老师的面前,似乎我们不知道该教些什么了,怎么教了?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从现行小学体育教材的拓展和课余运动素材的开发的角度,谈谈我们在实践研究过程中的点滴体会和具体做法。
一、开发与拓展的前提和方向
新课标实施以来,一种错误的思想认识一直影响着课程改革的实效,甚至改变了新课程改革的初衷。为此,一些专家甚至对课程改革产生了质疑,那就是片面地强调学生的兴趣,而忽视了技能教学。事实上笔者认为,激发运动兴趣与学好运动技能是不矛盾的。我想“放羊式”、“休闲式”的体育课未必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想方设法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改造,使原本相对枯燥单一或者执行难度较大的教材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易懂易学,拓展现有教材的广度和深度,丰富教材的内涵,使教材内容向“纵、深、远”的方向发展,使教材更加适应新颖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组织形式,真正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材,才是可取之道。
在对教材内容的拓展和改造之前,笔者认为,我们有必要综合学生的特点对被改造项目进行有机的分析。换言之,就是明确拓展改造的前提和目标,我们要把该内容改成什么样,可以向哪些方向进行拓展,怎样才能更具趣味性、更能让学生喜欢,怎样才能更有利于教师多样化教学手段的实施,哪些内容可以变哪些不能变,甚至还要根据教师的教学风格,形成独具特色的教材内容。通过实践,我们总结了几点不成熟的观点:
首先,我们认为项目原来的功能不能变;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都具有不可替代性,改造后该项目的特性应该得到更好的体现和拓展。
其次,兼顾学生特点,增强可操作性。一些运动项目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要完成练习或者达到标准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我们要做的是,怎样使该项目适合不同水平段的学生,怎样才能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体验。
再次,改造是优化、创新和拓展的过程。改造拓展后的项目应更具趣味性。一项运动项目之所以不受学生普遍欢迎,主要因素是其趣味性不强、形式单调。如果一个项目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就算难点儿,我想学生也会乐此不疲。
此外,我们还应了解学生兴趣形成的源头,充分利用学生的探究欲和好奇心以及竞争意识等,把这些因素融入教材本身。当然,在可能的情况下还应考虑到器材等其他因素。
二、开发与拓展的方法和途径
在对现行教材内容的拓展与改造的实践中,我们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我们认为,一是教材本身的深入、拓展与改造;二是外部素材的引入与整合;三是加强教材间的相互联系与整合。
在对现行教材的改造和拓展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附加法 拓展教材广度,增强教材活力
一些教材的练习形式相对单一,缺乏趣味性,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很快会消失,不愿意反复多遍地重复一些简单练习,虽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手段,鼓励学生乐于反复练习,但效果可想可知。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该认真分析问题的根源,是学生的问题、教师的问题还是教材的问题?遇到这样的问题,不妨试试“加一加”的方法,增强教材的活力。以二年级“立定跳远”为例,这个内容旨在让学生体验两臂摆动和膝关节发力屈伸的协调发力动作。单调的重复练习会让学生很快失去练习的热情,尽管我们可以在教学手段上想方设法,也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总是收效甚微。突发奇想,我们将小沙包加入到练习中,让学生在进行立定跳远前,先在两只脚背上各放一只小沙包,跳出的同时还需将沙包用脚掷出,既要看谁跳得远,还要看谁掷得远。这样一来看似增加了练习难度,实际上更有利于学生对技能动作的掌握,并且学生的热情得到了充分调动,跳起时更用力了,落点更远了,动作也更协调了。
2.挖掘法 探析教材深度,挖掘教材魅力
黑乎乎的实心球想必没多少学生喜欢,我们在“双手前抛实心球”的教学中就明显觉察到这一点,并且实心球教学中的安全因素多多少少影响了教学的实效。经过我们巧妙的改造,不但杜绝了这些不利因素,而且进一步挖掘了教材的内涵。我们用废旧的报纸制作成实心球大小的纸球,将纸球装进网兜,由两名同学相互配合练习,一名同学用前抛实心球的方法双手持球于头上,另一名同学站在其后一定距离向后拉网兜,产生适当的反作用力,力用到恰好时,抛球的同学利用腿部、腰腹、手臂的协调发力,迅速将球抛出,再交换练习。在练习中,后面的同学还可以变换拉力的角度,帮助练习者体会抛球的出手路线。这个练习不但帮助练习者更好地体会了腰腹发力和出手角度不同产生的影响,还能做到相互观察,相互探究,所谓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
3.变化法 增加教材趣味,提升学习兴趣
学生对游戏活动类的体育项目总是表现出很高的热情,我们完全可以变一变,将各种教材内容游戏化,满足学生的需求。这一方法可谓是层出不穷,效果显著。比如跳皮筋,我们可以改成“高低皮筋、三角皮筋、单线皮筋、交叉皮筋”,甚至可以按节奏将皮筋动起来,跳活动皮筋等等。再如,受“跳跳棋”和“走迷宫”游戏的启发,我们将“双脚连续向前跳”改成了“跳迷宫”游戏。学生在练习中可以按照提示前进几步或者后退几步等等。练习中包含了很多的不确定性,学生的热情也空前高涨。我们还将这一方法运用在武术教学中,将单调的武术步法教学加以改进,产生了以两人协同练习的“双人马步、弓马组合、仆步互拉、虚步斗脚”等有趣的练习内容。事实证明,只要开动脑筋,想一想,变一变,教材的功效自然就会倍增。
4.组合法 创造教材奇迹,促进教材整合
可能有人会认为,体育教材内容都是独立存在、互不相干的。其实,如果我们开动脑筋想一想,大胆地设计一下,把一些项目组合到一起,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我们做了这样一个试验,将技巧与武术进行了组合:前滚翻——成虚步起立——转体180度——成跪状——跪跳起,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打破原有思想的束缚,将一个个看似独立、互不相干的教材内容,甚至是教材以外的素材重新组合,未尝不是我们进行教材拓展开发的一个可取之道。我们在实验中还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抖空竹”与现行体育教材的投掷、武术、技巧等项目进行了组合,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5.瘦身法 降低教材难度,增强教材的实效性
所谓“瘦身法”,就是降低教材难度,本着先入为主的原则,兼顾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让那些对某项目的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首先参与进来,再逐步提高学习的目标,循序渐进,达到最终的学习目标。这种方法在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已被广泛使用。比如在前滚翻教学中抬高垫子的坡度,形成“斜坡前滚翻”,在支撑跳跃教学中降低高度等。
在对现行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开发的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学生兴趣、教材的特点,还要考虑到教者的风格、学校的实际情况等因素,更要将眼光放远,把学生终身发展作为我们的最终目的,使教材内容朝“纵、深、远”的方向延伸、拓展,充分发挥现有教材的功能。
作者:谢 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