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趣味田径应用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

时间:2011-07-14来源:田联阳光

江苏省中小学“趣味田径”应用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研究院 周 兵

 

一、研究的背景

基于对田径运动具有发展人体基础运动能力的独特作用的认识

传统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田径课程的改革历程

趣味田径的由来。“少儿趣味田径”最早起源于德国,英文名称为“fun-athletics”即趣味田径,它主要是针对儿童(8、9—12、13岁)的心理、生理特点而设计的一套具有娱乐性、趣味性的田径活动形式,且有相适配的成套器械。

经反复论证,国际田联决定将这一运动形式稍加规范后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又称“少儿田径(kids-athletics”)。

二、研究意义

体现人本教育思想,面向学生未来的生活化教育,拉近与田径运动感情;发展基础体能的独特教育价值得到有效彰显;传承田径运动文化、培养田径人口、保障田径运动的可持续发展;丰富校园文化、建设校本特色课程的创新举措

三、研究目标

通过趣味田径的应用实验研究,在课程教学理论上丰富、完善趣味田径教学的理论体系;在教学实践探索中,改革创新,积累经验,形成校本、地方特色课程,为江苏省中小学课程改革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借鉴,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实现培养“阳光儿童”的教育理想和目标。

四、研究内容(1):理论探索

四、研究内容(2):实践研究

趣味田径教学内容的创编研究;趣味田径教学组织与指导的实践研究;趣味田径比赛方式的研究;趣味田径教学课例、案例研究;趣味田径教学资源库与校园网站的建设;趣味田径教学课件的开发研制

五、研究路径

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应从四个方面考虑:

1、身体发展的有效性;2、运动技能学习的有效性;3、体育文化传承的有效性;健康心理与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到有效性。

据此,有效性的指标应包含:

身体发展的指标。排除身体正常生长发育的变化,筛选出通过运动的教育使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发生变化的指标;

运动技能发展的指标。基础性技能(走跑跳投的技术与能力);专门性技能(趣味田径项目的技术与能力);

体育文化学习指标。健身、健康、保健类知识。田径运动的知识;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指标。

六、研究要求

领会实施与自主创编

运动参与与技能学习

田径为主与全面发展

行动研究与实证研究

校本建设与对外交流

趣味田径创编要求:要体现趣味田径的培养和教育功能;要体现趣味田径的益智健身功能;要体现趣味田径对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功能;要体现趣味田径的竞技功能;要体现趣味田径的趣味性特点。

行动研究与实证研究

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指有计划有步骤的对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由教师或研究人员共同合作,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行动研究包括诊断性研究、参与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3种方式。行动之前的研究称为“试行性研究”;事后进行的研究称为“评估性研究”。这两类研究可采用专家评估法、访谈法或实证性研究法进行。 

实证研究。科学结论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知识必须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经验事实上,通过经验观察的数据和实验研究的手段来揭示一般结论;这种结论在同一条件下具有(重复)可证性。

根据以上原则,实证性研究方法可以概括为:通过对研究对象大量的观察、实验和调查,获取客观材料,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七、研究效果的评价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课程建设评价

特别说明:编辑根据记录整理,未经本人审阅,仅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