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问题压垮体育不少学校已取消大型体育器械

时间: 2009-05-18 来源:田联阳光

    某大学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期间,一名学生溺水身亡,学校赔偿了数十万元,该校的社会实践活动从此取消;某中学一名学生在上体育课时磕掉两颗牙,家长索赔,学校承担了所有责任,任课的体育老师被停职两个月……

    近些年来,类似的学校安全事故多有发生。安全问题让学校领导和老师困惑、无奈甚至恐惧。据北京某中学分管体育教学的副校长何老师介绍说,家长大都认为,自己把孩子交给了学校,学校就有监护义务,必须保证学生的安全。一旦学生出了事,学校经常会被告上法庭,并面临巨额索赔。

    “安全高于一切。”一位中学体育老师表示,“稍稍有点危险的项目,我们一概取消,比如跳山羊、跨栏。连跳高时我们都不用横杆而改用竖起的软垫子了。此外,体育课也尽可能地减少学生的运动量和难度。”

    何老师还介绍,由于担心一些体育项目的潜在危险,学校取消了很多传统的大型体育器械,比如单双杠、爬杆、跷跷板、沙坑等。这些曾经受青少年学生喜爱的课外活动已销声匿迹。“使用这类器械难免会出现些小意外。过去学生在运动时因为小小的磕碰而受些小伤,家长不会太在意。但现在,家长很难容忍。我们的压力非常大。”何老师无奈地说。

    同样出于安全考虑,许多学校甚至取消了集体出游、野外探险和夏令营等活动。这种无奈之举的负面影响却很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教授分析说,因为安全问题而减少学生的活动量是一件很荒唐的事情,如同因噎废食。学生失去的是综合素质的磨炼,失去了提高心智、增强体魄的机会。

    孙云晓15年前在著名报告文学《夏令营中的较量》中,对比了中日两国青少年参加夏令营时,在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生存能力等方面的巨大差距。“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学生越不锻炼就越容易出危险,学生越容易出危险,学校就越不敢组织活动”。

    其实,对于体育活动中的安全问题,重要的是如何解决,而不是回避。

    对于中国学校在遇到学生安全事故时处境被动的现实,孙云晓认为,这首先是国民认识问题。他举例说,在日本,如果学生在学校体育活动中意外受伤,社会舆论和家长认为那只是意外事件,不会要求学校负责。一些家长甚至还会感觉愧疚,因为孩子出事,给集体添了麻烦。中国也要转变观念,学校并不是学生的监护人。

    然而,学生在校出现意外事故终究要有人买单。原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青少年教育专家陆士桢教授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学生保险保障机制。她说:“必须从建立青少年健康保障机制做起,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他们出现意外,对家庭的伤害非常严重,但责任不应不分青红皂白地全让学校承担。我们应该建立相应的事故补偿机制,明确事故责任,不让学校承担其责任外的风险。只有这样,才能给学校领导和体育老师松绑,解开思想包袱,让他们不再为学生安全事故过于顾虑。”

    陆士桢介绍说,很多家长其实也清楚,学校减少学生的运动量、运动范围,实际上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建立了有效的防护和保障机制的条件下,相信很多家长都会支持学校放开手脚,给孩子们创造参与体育运动的机会。(记者 慈鑫 实习生 白岚)

文章来源: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